第十计 笑里藏刀 : 信而安之,阴以图之;备而后动,勿使有变。刚中柔外也。

【原文】
 
信而安之,阴以图之(1);备而后动,勿使有变(2)。刚中柔外也(3)。
 
【按语】
 
兵书云:“辞卑而益备者,进也(4);……无约而请和者,谋也(5)。”故凡敌人之巧言令色(6),皆杀机之外露也。宋曹玮(7)知渭州,号令明肃,西夏(8)人惮之。一日,玮方对客弈棋,会有叛卒数千,亡奔夏境。堠骑(9)报至,诸将相顾失色,公言笑如平时。徐谓骑曰:“吾命也,汝勿显言。”西夏人闻之,以为袭己,尽杀之。此临机应变之用也。若勾践之事夫差,则竟使其久而安之矣。
 
【注释】
 
(1)信而安之,阴以图之:表面上使对方深信不疑,从而安下心来,暗地里却另有图谋。阴,暗地里;图,图谋。
 
(2)备而后动,勿使有变:备,是指充分准备;变,是指发生意外的变化。
 
(3)刚中柔外也:表面上软弱,内里却很强硬,表里不相一致。
 
(4)辞卑而益备者,进也:辞卑,言词谦卑;益备,更加紧战备;进,进攻,或以退为进。
 
(5)无约而请和者,谋也:约,预先邀请,相约;谋,计谋。
 
(6)巧言令色:花言巧语和虚伪的面孔。
 
(7)曹玮(公元(97)3—(10)(30)年):宋代名将曹彬的第三个儿子。字宝臣,十九岁时,治理渭州。喜读《春秋》三传,精研左氏兵法,多谋善断,智勇双全。带兵四十多年,从来没有失利过。契丹的使者从天雄经过,马上传下命令:“曹公驻在这里,任何人也不准在这里随意骑马横冲直撞。”
 
(8)西夏:古国名,为党项族(藏族的一支)领袖李元昊所创建,建都于兴庆(今宁夏银川东南),史称西夏,公元(12)(27)年被成吉思汗灭亡,共传十帝,统治(19)0多年。
(9)堠骑:堠,古代观察敌情的土堡。堠骑即骑兵侦察员。
 
【翻译】
 
表面上要做得使敌人深信不疑,从而对我方不加戒备;我方则暗中策划,另有图谋,做好充分准备,伺机而动,不要使敌方有所察觉而引发意外的变故。这就是外表上柔和,骨子里却要刚强的谋略。
 
【按语译文】
 
孙子兵法》写道:“敌人的言辞谦卑,却又加紧备战,这是要发起进攻的征兆;没有预先相约而请求讲和,一定是另有阴谋。”所以,凡是花言巧语、满脸堆笑的敌人,皆是内藏杀机的外在表露。宋代曹玮在渭州做知州时,军纪严明,西夏人都很怕他。有一天,曹玮正在同部将饮酒,突然有几千名士兵叛变,逃到西夏去。当边防侦骑前来报信时,许多部将都大惊失色,而曹玮却谈笑自如,好像没事一样,并且缓缓地告诉侦骑说:“他们是遵照我的命令去做的,你不要声张!”西夏人听到这个消息,以为这些叛军是被派来偷袭他们的,就把他们都杀死了。这是曹玮临机应变谋略的应用。再比如越王勾践被俘后臣服吴王夫差,竟使夫差长期受蒙蔽而丧失警惕,也是这样。
 
【计名解析】
 
笑里藏刀:原意是形容脸露笑容而心有杀机,或外表和善、内心凶狠。在军事上就是表面缓和,借以麻痹敌人,暗中却积极准备,等待时机,突然行动,一举全歼敌人的策略。
 
兵法上说,敌人的言辞谦卑,是包藏祸心的外露。笑里藏刀是一种表面和善而内心狠毒的两面派手法,虽然招人厌恶,但有时又不得不用,尤其是敌我力量对比悬殊,而双方矛盾又尚未明朗之时,比较实用。
 
运用此计的关键在于“笑”要真实,掌握好分寸。“笑”的目的是为了“藏刀”,也就是说无论何时何地,“刀”都要藏在“笑”里,千万不能暴露,以防计策被人识破。而且“刀”一旦出鞘,就必须果断,一刀致命。【计名源出】此计出自《旧唐书李义府传》中的一段描述:“义府貌状温恭,与人语嬉必怡微笑,而偏忌阴贼。既处权要,欲人拊已,微杵意者,则加倾陷。故时人言其笑中有刀。”计名原意为以友好的态度接近对方,使对方解除警戒之心的策略,其成功率是很高的。反之,己方亦要严防对方采取这种笑脸战略,须知笑脸之下往往藏着许多诡计。因此,面对敌人时,应提高警觉,做好应付之对策方行。如不能及早有所准备,很容易陷入敌人的圈套。
 
【实例解读】
 
公孙鞅轻取崤山
 
笑里藏刀是一种外示友好、暗藏杀机的谋略。此计看似简单,实施起来其实不易。因为在进攻敌人之前,己方必须瞒过敌人,集结兵力,作好战争准备。
 
战国时期,秦国为了对外扩张,必须先夺取地势险要地处属魏国的黄河崤山一带。于是秦王派公孙鞅为大将率兵前去攻打。公孙鞅的大军来到吴城城下。吴城原是魏国名将吴起苦心经营之地,地势险要,工事坚固,正面进攻很难见效。公孙鞅苦苦思索攻城之计。他探到魏国守将是与自己曾经有过交往的公子印,心中大喜。他马上给公子印写了一封信,套了很多近乎,最后说,虽然我们现在各为其主,但以我们以前的交情,我觉得还是两国罢兵,订立和约为好。信送出去后,公孙鞅立马摆出主动撤兵的姿态,命令秦军前锋往回撤。公子印看了来信,又看到秦军撤兵,就信以为真,马上给公孙鞅回信约定双方会谈时间。公孙鞅见公子印已经中计,立马在会谈地点附近设下埋伏。会谈那天,公子印带了几百名随从如约而至。他见公孙鞅根本没带多少随从,而且全都没带兵器,彻底放了心。于是他吩咐随从在营外等候,只带了几名亲信进营帐与公孙鞅会谈。但他还没坐稳便听到营外传来一声号令,公孙鞅预设好的伏兵便冲了出来,公子印和三百随从反应不及,全部被擒。随后公孙鞅威逼公子印,哄骗吴城的守门打开城门,进而轻松占据了吴城。魏国失去了重防要塞,最后只得按照秦国的要求,把崤山一带割让给了秦国,向秦求和。公孙鞅就这样用“笑里藏刀”计轻取了崤山。
 
希特勒笑里藏刀闪电袭击波兰
 
“笑里藏刀”原指那种表面和气、内心阴险、口蜜腹剑的两面派,用在军事谋略上,则是指通过政治、外交上的伪装手段,欺骗对方,骗取对方的信任,从而让对手放松警惕,而自己借机暗中策划,待机行动。德国侵略波兰的战争就是“笑里藏刀”谋略的具体表现。
 
1939年9月1日,德国突然袭击了波兰。波兰军队措手不及,被迫仓促应战,结果不到一个月就全军覆没,波兰也被德国占领。但其实德国袭击波兰并不是突然为之,而是策划已久的行为。德国很久之前就制订了入侵波兰的代号叫作《白色计划》的作战方案,其总体战略企图就是:集中兵力,用突然袭击的手段,力求在一个月内全面占领波兰。
 
战前,希特勒在政治、军事、外交等方面玩弄了一系列“笑里藏刀”式的欺骗阴谋。德国与波兰之间有一个有争议的城市叫但泽市。战争之前,希特勒为掩盖其罪恶的战备活动,大放和平烟幕。希特勒表示,德国方面绝不会因但泽问题跟波兰起冲突;就在发起突袭的前几天,德国还派遣战舰伪装成训练舰访问但泽市,派出“军事友好代表团”访问波军总参谋部,并向波兰军事当局解释,德国准备进攻波兰的话都是谣言;直到突袭的前几个小时,德国外交部长还与波兰驻柏林大使,进行了亲切而友好的会谈。可以说在突袭波兰的战争中,希特勒将“笑里藏刀”发挥到了极致,他的“笑脸”几乎骗过了所有波兰人。
 
在一片和平气氛的掩盖下,希特勒向波兰边境集结了大量的军队和作战物资。部分德军还装扮成波兰军人模样,从东普鲁士开入但泽市。德国的法西斯组织“黑卫团”,也以进行体育比赛为名进入但泽市。为了保证德国军队的秘密调动,“黑卫团”到处张贴“请闭尊口,以免后患”之类的恐吓标语。希特勒终于收起“笑脸”,拿出了藏在背后的“屠刀”。
 
为了制造事端,1939年8月31日夜晚,一批德国法西斯分子装扮成波兰军人在德、波边境袭击德国边境城镇,占领了格列维兹城。德国电台立即宣布德国遭受到来自波兰的突然袭击。9月1日拂晓,正当波兰军官兵还在睡大觉的时候,德国人撕毁了《德波互不侵犯条约》,出动150万人的大军、2000多辆坦克、2300多架飞机和上千门大炮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,向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。在短短几个小时内,波兰境内的重要交通枢纽、通信枢纽和重要城市就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。与此同时,在但泽市进行“友好访问”的德国战舰也向波军基地开炮。面对德军的进攻,波兰陷入一片混乱,波兰空军的900余架飞机尚未起飞即被炸毁在机场。只用了一个星期德军就攻入了波兰腹地,只用了不到三个星期,波兰全境就被德军占领。
 
“笑里藏刀”式的政治伪装、外交伪装和军事伪装,在现代军事大国的侵略战争中表现得尤为突出。敌人就是敌人,不管它怎么装扮“笑脸”,“藏刀”的野心始终存在,认识到这一点,才能防患于未然,有备无患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